工業物聯網和消費物聯網有什么不同嗎?
不同于消費互聯網的“規模經濟”,工業互聯網是“價值經濟”——一切以為工業企業“降本、提質、增效、減存”為目標。
在消費互聯網時代,評判一家互聯網公司的價值尺度是MAU(月活躍用戶數),而工業互聯網公司的價值在于能為工業企業帶來多大的ROI(投資回報率),工業企業會以ROI來決定會不會付費。
以往蒙泰為了保證生產,工廠都是采用24小時不停機的方式,每年的能耗巨大。據統計,蒙泰控制車間的年能耗成本高達800余萬元,約占全廠每年能耗的50%。
2018年12月,廣東蒙泰采用了樹根互聯的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通過精準檢測設備運行狀態,并基于根云云平臺構建大數據分析模型,就地優化控制系統,蒙泰每年至少節約總節能量1405728kwh。
參與項目的蒙泰項目經理給「甲子光年」算了下他們的ROI,節能1405728 kwh意味著節省77萬元的能耗成本,如此直觀的節能降本投資,回收期只需0.65年。
這筆賬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工業企業愿意進一步嘗試工業互聯網的重要動力。
正是基于這四大邏輯,在工業的地盤里,消費互聯網“贏者通吃”的神話結束了——短平快的打法難以為繼,三年上市的神話難再出現,快速長出千億市值的獨角獸之夢也很難成為資本市場和初創企業的工業物聯網
小目標。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如果中國要從工業大國變成工業強國,精細管理一定要戰勝粗放發展,速度與激情將被專業與韌性取代。
這種變化,已開始在對一片片刀具的精確預測、對一臺臺空壓機的精準調參、對一座座鍋爐的改造優化中照進現實。
從粗到細、從莽到巧,快不起來,但必須做。
也許幾年后我們將逐漸習慣:錢是一筆一筆賺的,公司是一歲一歲長大的,行業困難是一個疙瘩一個疙瘩解開的工業物聯網
。
這是工業物聯網從大到強的進化路徑,這也是一國從大到強的進化路徑。我們還有歐姆龍代理,臺達代理,有興趣我們可以一起進步一起強大物聯網。